受朋友邀约参加了一年一度的Walkabout Singapore活动。这个活动主要针对在新加坡对科技创业感兴趣的个人和团队,它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让参与者近距离接触到一些相对成功的本地甚至欧美的科技公司。参加活动的公司在当天开放办公室,分享他们创业的经验。从一个底层科技工作者的角度,谈谈寻访这些公司之后对科技创业以及在初创公司工作的认识和感受。

创始人的建议:组建团队的重要性

iCarsClub是一个在线p2p租车平台,这个概念并不是原创但在亚洲市场非常新鲜。公司创立短短五个月就发展到超过十人的团队,并且已经开始尝试进入中国市场,简直是不可想像的速度。联合创始人兼CEO是清华本科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毕业生,其他的几位联合创始人也是清华校友,他们在校友聚会上结缘。

市场总监赵姐很热情的与我们分享组建创业团队的重要性——一个团队中需要不同背景和特长的人——一群技术高手可以作出很NB的产品但是缺少将它推销出去的能力,一群商业精英可能拥有广泛人脉甚至很独特的创业想法,但是需要专业人士使之付诸实践。一个团队需要管理者和执行者,梦想家以及实干家。而最重要的是不同背景不同性格的这些人愿意为了同一个梦想放手一搏,这其实是很难实现的。所以能够组建团队开始着手于产品和市场,已经是迈出了非常重要的一步了。

很有意思的但也不难理解的一点是,尽管新加坡对中西方文化的包容也体现到了科技创业上,健康的融资环境,多元的市场以及政府对科技创业投入的大量资金资源吸引不少不同文化背景的团队,这些公司在这里都能找到适合它们的发展模式。但是团队本身还是非常的地域化,团队核心人员基本都是文化背景相当的。

"惊艳"的高科技:选择合适的技术基础

2359Media 是一个较传统的做移动应用设计开发的咨询外包公司。同样是两个国立大学毕业生,在2009年创立。得利于大学里良好的创业资源和环境,加之智能手机应用市场近两年的急速膨胀,几年之内已经在新加坡中央商务区附近坐拥宽敞的办公室,和很多大公司有过合作。

移动应用发展到现在也开始略现疲态,而只纯粹卖技术不卖想法的公司也稍显乏味。但是当公司员工给我们展示一个他们为新加坡著名景点圣淘沙设计的宣传应用时,所有人的目光还是都被吸引了过去。这个iPad应用使用了时下热门的现实增强技术——当相机对准平面宣传册上的卡通图案时,特定的立体3D动画会在屏幕上出现。大家都对这个技术如何实现的非常感兴趣,觉得不可思议。作为在这个领域写了三年底层算法的苦逼博士生,很欣慰能看到些刚刚从实验室孕育出来的科技被成功的运用到本地化的商业营销之中。

startup-1

高科技在进入市场“惊艳全场”之前,其实已经在实验里经过几年,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的锤炼。在我所涉及的研究领域,就有很多处在商业化市场化边缘的前沿技术。高科技创业选择基于何种技术发展是个不好把握的问题。尖端科技固然具有竞争力,但是它本身的不稳定性和市场接受程度的未知性让风险增加。基于成熟技术的模式型创业又面临被轻易复制的问题,Groupon便是一个例子。联想之星VC对技术型和模式型创业的看法值得一读。

与技术员工的对话:为什么愿意在初创公司工作

Burpple是一个分享美食的社交平台。个人觉得社交网络平台并不好做,现在比较成熟的社交平台基本划分了市场,小众的平台如果没有特别引人入胜的特征,很难积攒用户。Burpple一年多累积用户十万左右,算是表现平平。Burpple的几位创始人都是典型的新加坡人。与iCarsClub传统务实的办公环境不同,Burpple的办公室更具时尚感与艺术气息,这也许就是两个社会文化差异的体现,前者更注重脚踏实地的实现公司的壮大和利益增长,后者寻求发展的同时也追求一种生活态度。

startup-2

有幸和他们负责ios开发的软件工程师Mr. Lee交流。Lee是典型的做技术的人,内敛腼腆,但是谈起自己熟悉的东西一下子滔滔不绝。我们正好是同一类人,而且最近都参与了很相似的图像处理程序的开发,于是兴奋的分享了一下各自觉得有意思的开源项目。后来发现他还是狂热的音乐爱好者,原来技术奇客都带那么一点文艺气质!

之前看过一篇报道——作者作为一个有二十多年经验的资深构架师,从待遇和认同感上探讨为什么不愿在初创公司工作。文中很多观点值得反思,对于创业者投资人“膨胀的欲望”的警醒在我看来有点矫枉过正。至少我接触相处的创业者们,都把过程看得比结果重要。他们表达的第一个观点就是绝对的接受失败,且没有把实现梦想改变世界作为创业理念。大公司的薪资福利和创业公司的股份期权哪个带来更大的实际收益不好比较,但如果追求自由的工作氛围,想最大程度发挥自身潜能,期望接触公司核心与其共同成长,在一个自己认同的创业公司工作也是不错的选择。

到可以开始谈公司文化的时候

最后寻访的是几个北美高帅富公司在新加坡的办公室。

NEO是一家华丽低调的项目外包公司。总部在旧金山,已经是很成熟的科技公司。背景很强大,董事长是MIT Media Lab主任Joi Ito,普通合伙人(GP)是硅谷知名创业家作家Eric Ries。说到奇客的文艺气质,在NEO里体现得淋漓尽致。NEO办公室选在一个小独楼里,走进公司大门就见一辆很酷自行车被悬挂在屋顶。一楼没有任何办公设备,只有一个大拼桌,几个哥们带着小朋友在打乒乓球。二楼是开放的办公环境,装修简约有型,几排办公桌上齐齐的摆放着大屏幕的Mac电脑以及竖屏放置的显示器——真是奇客梦想的工作环境。

startup-3

另外两家模式型创业公司Airbnb和Roomorama都是融资过百万短期房屋租赁平台。两者努力打入亚洲市场的原因也相似,“分享自己的家”这个想法在这里还比较不被大众接受,如果这个文化被带入,整个亚洲是非常大的市场。有资本有规模了才可以开始谈文化——可以把办公室装修得帅气有型,可以在墙上挂各种照片各种画,还可以养狗!无论对白手起家的创业者还是有兴趣加入创业公司的技术员工,这些画面还是挺励志的。

startup-5

startup-6

startup-4

startup-7

Buy Me A Cof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