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LittleCheeseCake MoneySense

如果20岁重来一次,我会怎样买保险

December 8, 2023 | 保险 金钱故事

在新加坡应该怎么买保险,曾经做为一个对金钱毫无概念的小白,我是这样一路过来的:

  • 本科毕业,继续读博,自己没有保险意识。有曾经的同学开始进入保险行业,向我推荐住院险人寿险,但是自己听得云里雾里的,觉得太贵就什么都没买。
  • 第一次开通了信用卡,收到银行信用卡保险销售电话推荐保险。我觉得每年几十块很便宜,就稀里糊涂的买了,但并不知道自己买的什么,只是觉得这个保险便宜。现在想可能是意外险。
  • 开始工作了,稀里糊涂的被一个保险经纪联系,说帮忙review保单。其实我什么保单都没有,但想想还是见面聊聊吧。我给经纪说在存钱买房,不想在保险上花销太多,他很有良心地只是给我推荐了公立医院住院险。没两年他离职了,我收到一封信说我的保单被转到了其他经纪人手上。新保险经纪联系了我几次,但是我怕推销和强买强卖没有理他。
  • 像大多数年轻人,无病无灾的傻乐傻乐的度过二十多岁,从没有用过保险。
  • 结婚买房,背上了房贷。之前的同事转行做了保险经纪,给我和我先生推荐了人寿重疾。我隐约觉得应该买,虽然不知道具体为什么。自己的收入也不错可以负担较高的保费,就签了一份复杂的Wholelife + term + CI riders。其实这是对当时的我们一份非常合理的保障。保险经纪继续推荐投连险(ILP),我没有投资的概念,觉得提取太不灵活就没有买。
  • 后来有了宝宝,生产的医院有送一份保险,我并不知道保什么,只是签了个字。宝宝四个月了我们觉得应该考虑给他买保险,此时我也分不清住院和重疾的区别,约了保险经纪聊。不幸的是宝宝在约好签保险的当天,高烧住院结果诊断出罕见的急性病,幸好有MediShiled兜底,没造成太大经济压力,但是几年内入保都不容易了。那份医院送的保险理论能保四个月宝宝疾病的,但保单我都不知道放哪了,根本没用上。
  • 新加坡政府推出了CareShield,保险经纪建议我用CPF升级。我觉得年纪轻轻哪有生活不能自理的风险,没理他。
  • 因为儿子住院,意识到住院险的重要。马上给在新加坡长居的妈妈买了一份住院险。很不幸,她在入保三年后诊断出癌症,三个月的治疗费用已经上十万。而不幸中的万幸是因为这份住院险,我们在身心疲惫的时候没有承担过重的经济压力。亲身经历意识到公立医院体系的资源紧缺,这份私立医院的保险让她在病痛中接受了最快最好的治疗和照顾。

这个时候我才意识到保险的重要,开始思考保险的意义。开始回头看我的一堆保单:我先生住院险还在裸奔?我们的重疾保障和收入匹配吗?Wholelife不好吗?——并不完全是,只是已经不能满足我的需求,不适合我了。我已经开始定投几年了,建立了自己的理财投资思维,不需要高费用的保险作为投资储蓄工具。但我需要更高额的人寿和重疾保障,这些要通过性价比高的term来提高杠杆;我需要保证我和家人的住院险在能力范围内到最好,因为是绝对的刚需;我需要开始计划孩子教育,但是并不一定需要保险这种金融工具,有许多其他金融工具可以选择;我需要开始计划退休,但并不着急,CareShield 和CPF Life本质就是保险,是最基本的退休保障,应该最大程度的利用CPF。在此之外,我可以更多地学习和比较,摸索适合自己的理财途径,慢慢积累,毕竟我现在还属于不能退休也不想退休那类瞎忙活的人。

如果从20多到30多再来一次,我会这样来买保险:

  • 毕业了,给自己一份能力范围内最好的住院险,和一份不错的意外险,受益人是父母——毕竟那时我爬山潜水满世界跑
  • 在经济独立时学习理财,建立正确的金钱观,尝试各种灵活的投资方式,找适合自己的。善用CPF以及坚持买定投余(buy term and invest the rest),不要在没有理解产品的情况下购买有现金价值和投资型的保险
  • 结婚买房了,背房贷了,增加一份保额合适的term life。如果住院险没有升级到顶配,先升级。有预算再在term life上加一份保到3/5年收入的重疾
  • 生娃之后马上给他入保住院险和重疾险
  • 父母来新以后马上入保住院险和意外险
  • 在经济收入提升之后,考虑单独的重疾险、防癌险提高自己的保障
  • 开始思考养老的问题,但不需要购买养老保险,年金计划等。在足够年轻的时候,可以承担更大的市场波动,最大化CPF,定投指数基金,留在市场里(stay in the market)。
  • 在完成了财富积累,进入下一个人生阶段,考虑退休现金流和资产规划的时候,考虑一些其他的保险类金融工具如年金险、万能险会是合适的选择。

我给保险经纪说,感觉Wholelife对我来说太鸡肋了,什么都做但是什么都做不好,打算退保了。她肯定了我的想法:并不是不好,当时购买时是符合我的需求的,不过几年过去了,我对于理财的认知和保险的需求改变了,它就不合适了。

回头来看,我踩了些坑但是也不是完全摆烂,我还是该感谢每个阶段遇到的保险经纪,不论是信用卡保险销售,消失的住院险保险经济和待产医院的推销员,其实都在我需要的时候给我推荐了我需要的保障。但是保险行业总是有这个问题,经纪的利益和客户利益是相悖的,客户需要用最少的投入获取最高的保障,但是保险经纪的佣金是基于客户保单投入的。保险经纪没有义务来给你做理财科普。几乎所有的遇到的保险经纪都没有从理财的角度来给我最优的“计划”,仅仅是买我“产品”而已。学习基本的金融知识,了解保险产品的底层逻辑,做好尽职调查,才能正确的配置保险。

可以参考新加坡政府爸爸给国人配置的保险:新加坡政府教你怎么买保险,听政府告诉我们什么必须什么是可选,在此基础上定制适合自己的版本。

参考

免责声明: 这个博客中的内容仅供信息参考,不旨在提供个人财务建议。请在进行尽职调查后做出您的财务决策。
Buy Me A Coffee